中橫》平行時空的「天祥」(2019) 19/09/06 00:20 . 分類/北花蓮_太魯閣 - 秀林鄉 . 曾幾何時,天祥有了小七(7-evelen), 一旁的「太魯閣晶英酒店」,讓人耳目一新, 稚暉橋換了顏色,吊橋改建得更堅固些,攤販區更整齊些, 但「天祥」如在平行時空裡, 依然有著一九八○年代的清秀。 十多年過去, 這一路上來,隧道鑿大了,路寬了, 進了國家公園,太魯閣口到天祥的這十八公里, 中橫公路最引人入勝的最精華路段,「天祥」算是改變較少的。 其實,人很奇怪, 有時很希望一個地方進步、有改變,謂之有長進, 但又常期盼這地方還能維持曾經來過、原來的樣子…。 天祥車站 到了天祥,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,還是《天祥車站》了, 很慶幸它還在,公車站築體被保留下來, 現在成了遊客短暫休息、遮風避雨的地方。 (「天祥車站」可說是到天祥後,最先看到的地標,裁撤後,現在成了遊客短暫休息、遮風避雨的地方。) 一如往常,上山來隨意遛達, 站在公車站上,環顧山谷四周, 那次,坐在這「九又四分之三月台」的記憶依然猶新! 那天傍晚,下到天祥已是天暗前…灰藍而迷濛的時分, 低矮的雲在山頭翻騰,山雨欲來不來, 我決定先去7-11買杯咖啡再走, 或許天色漸暗,不少遊客們顯得匆忙。 (其實我並不反對「小七」(7-evelen)的進駐。) 步出便利商店,端著咖啡往公車站走, 偶有幾聲鳥啼,清晰的啼昏。 在半圓弧月台角落找個地方,隨意坐下來歇腳。 一坐下,帶點清涼的山風吹來, 往事就不自覺地浮了上來, 「來到花蓮十多年後,爸媽第一次到花蓮來看我, 那次我帶他們來天祥, 走在普渡橋時,老爸老媽同時想起他們曾經來過…, 那刻,他們想起年輕時的太魯閣記憶,想起天祥的樣子。」 當回過神來,才發現暗夜裡一片靜寂, 環顧整個廣場,應該說整個天祥,不見任何一人! 或許加上漆黑, 直覺地「感覺時間靜止了!」,連鳥啼都停了! 腦子還繼續活躍,踽踽地回到車上發動引擎, 「大學時代的某個暑假, 和學弟趕在颱風的前緣,一天越過雲霧繚繞的中橫, 溼漉漉地騎了二百公里回到西部…。」 「還有…中橫健行隊。」 峰迴路轉, 忽而拐彎的下山路程都因流暢而失去感覺。 當路趨於平緩,下到太魯閣閣口才覺得飢腸轆轆, 拿起手機一看感到詫異,時間竟已過了接近晚上十點, 「時間靜止」的直覺一直都在, 而整天的記憶也止於坐在「九又四分之三月台」之前, 雲在對面山頭翻騰。 - ps.九又四分之三月台,或稱9¾月台, 是英國奇幻小說《哈利波特》裡的重要地點,是通往魔法學校的交通入口。 「天祥的空氣裡,留存著太多人的青春年華…。」 這些記憶如平行時空。 山中無歲月 或說那時間不再稱之為時間, 而只是光陰,只是雲霧光影的流動。 那天思緒出走,宛如時空旅行, 腦海曾一度閃過曾寫過的那篇~『過氣的「天祥」』(寫於十三年前), 當時年輕氣盛,篇幅裡那桀傲口氣留不住我的青春年華, 只是留了幾張照片紀錄而已, 然而,「天祥車站」還是十多年前的樣子…。(見原文) (原晶華飯店重新改裝為「太魯閣晶英酒店」,更簡約禪風,讓人耳目一新。) (天祥郵局前,有個原住民特色郵筒(太魯閣族)。) 年紀漸長, 這幾年偶而往返西部路途上, 或曾在不同時節,停留過天祥幾次, 漸知以《天祥車站》為圓心,週遭山頭有多樣迷人之處, 少說有五、六處出發的方向!(見導覽圖) 雖明白地覺得立霧溪水不會再清澈,山壁也不再秀麗, 反而真切地希望「他」一直如此~十年如一日。 (至少我信了「山中無歲月」!) (山中無歲月,文天祥站很久…。) (從「天祥車站」旁的商店街後頭上來,就可到達「文天祥公園」,這裡可俯瞰天祥。) 「天祥」小檔案: (可點圖放大) 「天祥」位於中橫公路東段,約距太魯閣18公里處。 由大沙溪與塔次基里溪在此匯集成立霧溪,經河水長年的堆積侵蝕,造就了多層河階地形, 太魯閣人稱天祥為「塔比多」(山棕,由此可判斷早年這裡應長有大量山棕), 日據時代曾設佐久間神社, 中橫公路開通後,在此設立文天祥塑像,並更名為「天祥」, 此腹地廣闊,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中的重要遊憩據點, 餐飲店、飯店、公車站、停車場、郵局等一應俱全。 「隻蜂開傑閣、一水夾中流, 曉綠西巖淨,風帆鏡裡收。」 前人曾稱讚天祥一帶的立霧溪匯流美景, 稱其為花蓮八景之一「太魯合流」。 (可點圖放大,公車站裡的解說牌,算是關於《天祥車站》的少數檔案了。) 《天祥車站》所載文獻不多, 是公路局行駛中橫公路僅存的第二代公車站體。 目前有花蓮客運、台灣好行等公車停靠,但不再辦理實質售票營運業務。 留言 *姓名:: 網站:: *留言如下:回覆悄悄話給版主